四川鑫浩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,是在平昌县黑水乡以开发有机绿茶为经营方向的独资私营企业,2017年以企业身份加入响滩供销社发起成立的“云仓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”。为引领供销合作社成员社和涉农企业健康发展,稳定产业农户收入,平昌县供销社站在综合服务“三农”的高度,在日前对四川鑫浩宇茶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,并立足实情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。
一、基本情况
1 、基地地理。公司茶叶产业基地位于平昌县黑水乡鸣高村灵角山,海拨高度在800米以上,与西兴皇山处于同一山脉,雨量充沛,土地肥沃,光照时间长。场区水泥路直通黑水、响滩、西兴等毗邻乡镇。
2 、产品优势。灵角山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,属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、川东北富硒核心区,所产茶叶芽肥叶嫩,氨基酸、茶多酚、EGCG、锌和被誉为“生命火种”“长寿元素”“抗癌之王”“心脏守护神”“天然解毒剂”的硒含量高于全国同类产品平均水平,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,具有“香浓郁、味鲜醇、耐冲泡”的上乘品质。
2 、产业规模。业主选择在此地创业以来,向农户流转土地520亩(20年),全部种植成茶树,带动周边280户农户种植茶树600多亩,形成近1200亩的茶山,已全部进入高产期。如春、夏、秋三季采摘,资源全部利用,年产量可达200吨以上,其中公司基地总产量可达100吨以上。目前,公司拟注册“鸣高翠茗”品牌,今年试制了雀舌、毛峰等高端茶200多公斤,价值10余万元,在市场试销中评价高、影响好。
4 、基础设施。业主在发展产业中,自建园区耕作道1200米。厂区总面积4500平方米,已建成绿茶加工车间600平方米,配备了手工加工应有的设备;办公楼300平方米,设有检验室、品茶室、储藏室、办公室等基本设施;综合服务楼1100平方米,具有商务接待功能;停车场1500平方米;建有水池4口、鱼塘5口。总投资500多万元。
二、运作模式
1 、统一技术、分户管护的生产模式。公司对茶树种苗的引进、栽植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、修枝整形、采摘等种植技术进行统一培训和分户实地指导,农户按技术要求自主分散作业。公司基地茶场雇用当地熟练工集中作业。农户的鲜叶片由公司按行情组织收购。按基本工资和生产量支付技术报酬。
2 、聘请技师、分类制作的加工模式。公司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加工品类和数量,在各个季节来临前聘请技师进场,利用公司已有的设备进行加工。基地材料不足,组织收购散户叶片。
3 、圈内联系、等客上门的营销模式。产品试销中,依靠公司、云仓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、周边农户和亲友的力量,在有限的时空进行简单宣传、推介,坐等客户,产品与市场距离很远、与消费者相互陌生,更无品牌标识、无文化
底蕴,社会无从认知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
一是加工条件不 具备。加工厂房面积偏小,结构不符合生产要求,生产条件不齐备;设施低端、单一、简单;加工能力不足,无力全部消化基地和农户的有效资源,形成资源浪费。
二是加工技术不稳定。公司没有专职技师,加工技术依靠外力,因个人技术的局限、对陌生设备性能的驾驭和对气候环境的适应等因素制约,材料品质挖掘不足,产品成型和色泽差距明显,好材料出不了好产品,产品竞争优势不强。
三是产品宣传不深广。产品至今未注册商标,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包装标识,无从宣传、推介,个性特质无法彰显,产品公信力不足。
四是推销渠道不畅通。市场上没有产品展销、品鉴、体验之所,没有固定经营网点,没有经营网络,入市无路,销量受限,资源利用率低下。
五是发展投入不到位。因公司组织方式上的限制,资金实力不足,在发展上投入不及时、不集中、不持续,延长了产品面市时间,制约了发展质量,影响了投入的回报。目前,公司至少需要100万元资金,用于改造加工厂房、添加生产设备、注册商标和产品推介策划。
四、几点建议
一要改造公司组织体制。把独资体制改造成股份合作制企业,设置条件,把具有技术的同类企业、拥有网络的经济组织引进来,投入股份,从根本上解决融资投入、产品质量、宣传推介和产品营销的制约瓶颈。
二要组建农民专合组织。成立茶叶种植专业生产合作社,把周边茶农组织起来,以公司基地为轴心,发展有机产品规模生产,发挥规模效应。加入基层供销社和县供销社引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,接受行业服务,广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,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三要挖掘产品文化内涵。以法定检测、验证等机构的报告为依据,挖掘产品绿色、生态、有机、保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,丰富产品文化,注册有机产品商标,深入广泛宣传,提高产品知名度。
四要开辟产品流通渠道。与供销合作社、参股实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建立紧密的产销联盟关系,充分利用这些单位的线上平台(如“供销e家”“百日场”等)和实体店网络,把产品推向市场,使产品以深厚的文化、独特的效应、优胜的质量、优势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取胜,为贫困农民脱贫奔康开辟稳固的收入增长点。